EZCNN 易英网

欢迎, 游客
用户名: 密码: 记住我
冒险分类中推荐的精彩文章

主题: 踏上马可波罗的足迹

踏上马可波罗的足迹 10 年 2 个月 前 #129

Advanced English /Adventure /Tracing Marco Polo’s Path

看两位纽约客如何按图索骥,循着十三世纪探险家马可波罗的足迹而远行至中国

07-06
一二七一年,当时年仅十七的马可波罗(译注:一二五四年~一三二四年)和从商的父亲及叔叔启程离开威尼斯,这一别就是廿四年,他们重返故里后,所述说的游历令乡人难以置信,因为马可波罗自称曾跨越存有敌意、蒙着神秘面纱的亚洲,并在大汗统治下的中国(译注:大汗又称可汗,为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国对君王的称呼,马可波罗到中国时,统治者为元世祖忽必烈大汗)度过了超过十二年寒暑(译注:有关马可波罗待在中国的期间众说纷纭,但一般多指介于十七至十八年间),这种说法对当时人而言,简直像天方夜谭。

重征马可波罗的旅途
有个想法(译注:指循着马可波罗的足迹而行)让弗朗西斯.欧唐纳和丹尼斯.贝利沃这两位纽约客深深着迷,于是他们在一九九0年代完成了长达两万五千哩旅程的壮举,过程并拍摄成电影《踏上马可波罗的足迹》,并搭配电影出了一本厚达两百八十页的书。
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去到中国,共花了三年的时间,而返乡之旅则耗费了四年。这两位美国人来回旅程虽然只花了两年,但这并不代表整趟过程会很轻松。过去从未有人能成功地从头到尾地走完马可波罗游历的全程。欧唐纳和贝利沃不但是自食其力走完全程,而且他们的探险之旅大部分都是自行筹措出资的。他们在一九九三年自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启程出发时,当时中亚局势相当危险──可说是军阀割据、地形艰困、天候极端的广袤。
现年五十岁的欧唐纳最近接受访问时表示:

随身行李
虽然我们老是说,应该扔掉一些东西,才能减少行李,但实际上却无法办到…背包里装着我们的衣服和器材,所有基本必需品一应俱全──像是医药箱和一些其他装置等。
当时是九0年代…那时全球定位系统还没有问世,所以我们带的都是些低科技的产品。最重要的就是摄影器材了。不久之后,我们就开始采买、穿着和当地人一样的服饰。

07-07
语言问题
我们发现,在全世界最多人说的语言中,土耳其语可能排名第十或十一,而土耳其人最早并不是从现代土耳其领土的安纳托力亚发迹的,而是从中亚起家,然后跨越大平原,行经伊朗,一直到了现今的土耳其一带。中亚地区的许多语言都属于突厥语系(译注:Turkic指突厥语或突厥民族的,而土耳其人只是诸多突厥民族中的一支)。
所以我们在出发上路之前,就已经先在纽约土耳其裔社群认识一些人,试着尽可能多学点土耳其语备用。后来真的很巧,我们在旅途中一度被困在土耳其约三个月左右,结果等我们到了中亚地区时,早已练就了我所谓的「战斗用」土耳其语──像是打招呼、常用的句子等等都难不倒我们。虽然突厥语系一些相关语言仍存有地域性方言的差异,但我们会说的字眼已经足够让我们顺利抵达中国。
至于其他地方呢!多半来说,只要是大都会地区,都不难找到会说英语的人。此外,我们也学了一些最基础的中文和阿拉伯语,当然还有身体语言啰──像是比手势和大大的笑容。说真的,民众都很愿意敞开心扉。
我们旅途中大都仰赖陌生人伸出援手。

旅途盘缠
我们大部分都是带旅行支票,但身上也带了美钞。头一年全年中,我们随身携带的现金其实并不多──比大家想象的要少很多。我们有三个月是在阿富汗,大概只花了一百或一百五十美元左右。有时我们把钱当成礼物来送给别人,以答谢对方把我们待若上宾,而且他们送了我们很多东西,这都是因为我们在美国就认识一些阿富汗人所建立起的人脉所致。

07-08
有没有发现世外桃源?
阿富汗东北部的瓦罕走廊是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,它其实小到根本称不上走廊,只能算是靠近帕米尔高原的一处通路罢了…我深深感受到,当我站在那儿时,马可波罗当年也见到了相同景物:寒冬里一路行来的骆驼商队,驮着宛如活生生从神话中走出来的贸易商人,以及他们所携带的商品。这一切令我在电光火石的剎那间顿悟。

最有马可波罗味道的国度
应该是阿富汗,我是指少掉了武器和疯狂行径的阿富汗。
如今,人们晓得马可波罗走过丝路,他也造访过忽必烈汗,但却没有人知道他其实也到过印度尼西亚和印度。
而印度真是令人惊为天人:你所能想象到的一切都随时随地可见──从最触目惊心的贫穷和疾病,乃至于最美丽、超凡绝伦和辉煌的事物都有。马可波罗所言果然是千真万确的,他描述印度的文字至今仍栩栩如生,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。

今昔有别
世界变得愈来愈小,而步调也愈来愈快。多年来,我一直不想用手机,但如今手机和我们如影随形,时时刻刻都不离身。我们当年旅途中,从高加瑟中部一直到抵达北京的过程,整整有十个月的时间,这期间我们对外界情形一无所知。我不知道,如果我们今天再踏上相同的旅程,有没有可能还会如此与世隔绝。

为何在十五年后才完成纪录片
我们当年返乡后,有两个月时间都很筋疲力尽,之后才开始出外筹措纪录片相关事宜。如今回想起来,似乎是因为当时世界还没有准备好去接纳我们提出的方案。
我们找上的每个人都表示感兴趣,认为这故事引人入胜,但最后全都表示:「美国人不关心那些地方,他们只想知道怀俄明州或其他什么地方的露营地之类的消息。」
一直到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发生后,这些人才开始改口说,「哇,是阿富汗耶!」
我们造访过的很多地区如今都在新闻里出现。
最后修改: 10 年 1 个月 前 由 Mike Lee.
本论坛禁止游客发帖。
创建页面时间:1.246秒